纳米自组装材料孔隙结构及渗透率核磁共振表征方法研究
王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摘要:随着非常规页岩油产量逐年升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页岩的主体孔隙为纳米孔隙,页岩油的最终产量与油气分子在压裂后页岩的孔道运移密切相关,且压裂后的页岩有大量的纳米级孔道。因此,本论文选取纳米自组装材料γ-Al2O3为压裂后页岩的替代模型。通过对纳米自组装材料及其前驱体为样品,建立一套一维二维核磁共振微观孔隙结构表征方法及渗透率理论研究模型,对于完善页岩油提高采收率及催化行业小于100nm孔道表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包括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及渗透率模型理论实验研究三大部分,各个部分互相关联,层层递进。1. 在孔隙结构核磁共振表征方面,以纳米自组装γ-Al2O3为样品,通过一维核磁共振实验并提出误差函数法,从而确定材料的表面弛豫率为0.525、0.45、0.4μm?s-1,核磁共振孔径分布:小孔主体孔径为5~9 nm,大孔主体孔径29~47 nm。相比于氮气吸附与压汞法表征得到的孔径分布,核磁共振能够全面表征2.8-315nm双峰孔隙系统。此外,用随机游走数... 更多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石油天然气工业
- DOI:
10.27643/d.cnki.gsybu.2019.000099
- 分类号:
TE357.1
导师:
岳文正; 肖立志;
学科专业: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整本下载
- CAJ分章下载
- 在线阅读
- AI辅助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381 页数:132 大小:5299K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
- [1]页岩渗透率测量方法与模型研究[D]. 王超林.重庆大学 2019
- [2]煤渗透率改进模型及煤中气体流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臧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 [3]预损伤花岗岩本构模型及渗透率演化研究[D]. 缪易辰.四川大学 2021
- [4]注气开采方法对油藏渗透率的适应性[D]. 苏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1
- [5]复合驱与纳米驱的渗透率适应界限及相关机理研究[D]. 尚丹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1
- [6]煤层气排采过程储层水-有效应力-渗透率联动演变机制[D]. 韩江.中国矿业大学 2022
- [7]煤层气储层孔裂隙多尺度渗透率预测和流固耦合模型[D]. 陈俊国.中国矿业大学 2016
- [8]含水条件下煤储层应力—渗透率及煤层气开发应用研究[D]. 雷钧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3
- [9]大庆油田杏六区薄差层有效动用界限及技术政策界限研究[D]. 梁爽.东北石油大学 2014
- [10]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分类方法及开发对策研究[D]. 杨钊.东北石油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