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岩石变形破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熊良锋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岩石局部化变形在地壳中普遍存在,其通常是各类地质运动、自然和工程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岩石变形响应在低围压时往往表现出脆性特征,而在高围压时进入延性状态,但孔隙空间的附加变形可能会引起局部化压缩破坏、并降低其输运性质,进而影响火山活动、油气开发和原位流态化采矿等。然而,孔隙岩石的微观结构性质和所处应力环境尤其复杂,该现象对于理解其本征力学行为造成诸多困扰。为此,本文将基于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孔隙岩石变形问题,以更好地揭示其微观机制和潜在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不同孔隙率岩石的循环加卸载试验,描绘其损伤演化规律和宏微观破裂特征,由此建立基于微观结构的孔隙岩石数值模型,并结合变形响应、微破裂活动和能量演化规律验证其合理性和反映脆延性转化的一般规律。其次,通过调整矿物和胶结状态、矿物颗粒尺寸、宏微观孔隙结构和孔隙率等内部因素,分析不同压缩机制下微破裂活动和能量组分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岩石微观结构对其变形破坏机制的影响。最后,通过引入宏观非均质结构、边界条件和钻孔空间等外部因素,分析不同压缩机制下微破裂事件和颗粒破碎活动的发展规律,以研究非均质应力场对其变形破坏过程的作用。室内试验发现,不同压... 更多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理工C(机电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
- 专题:
地质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
- DOI:
10.26945/d.cnki.gbjku.2022.000076
- 分类号:
TU45
导师:
吴顺川;
学科专业:
采矿工程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整本下载
- CAJ分章下载
- 在线阅读
- AI辅助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625 页数:307 大小:41946K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
- [1]硫酸腐蚀下大孔隙混凝土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演化规律研究[D]. 仇培涛.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2]泥质砂岩三孔隙混合导电模型及其应用[D]. 黄布宙.吉林大学 2005
- [3]孔隙弹性效应在震后形变与诱发地震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杨浩哲.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2022
- [4]随机孔隙网络建模与多相流模拟研究[D]. 于春生.西南石油大学 2011
- [5]增压过程中土体孔隙变形的CT扫描实验研究[D]. 段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 [6]水泥基材料低温结晶过程孔隙力学研究[D]. 曾强.清华大学 2012
- [7]孔隙级油气水三相渗流模拟[D]. 杨永飞.中国石油大学 2010
- [8]页岩孔隙连通性及气—水赋存特征研究[D]. 俞凌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2
- [9]含随机裂纹网络孔隙材料的渗透性研究[D]. 李乐.清华大学 2015
- [10]三维微观孔隙结构与岩石变形机制及输运特性[D]. 汲云涛.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