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驱与纳米驱的渗透率适应界限及相关机理研究
尚丹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摘要:复合驱具有优良的超低界面张力、黏弹性和乳化性能,在中高渗油藏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复合体系的性能在运移过程中不断下降,这些优良性能在驱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随着渗透率的降低,复合驱技术逐渐暴露出“注不进,采不出,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其在较低渗透率油藏中的适应性变差。作为较低渗透率条件下复合驱的接替技术,纳米流体驱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本文以大庆油田复合驱的发展为背景,全面研究和评估了复合驱的各项性能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了复合驱的渗透率局限性;并对复合驱的接替技术SiO2纳米流体驱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纳米流体驱的适用界限,揭示了纳米流体启动残余油的机理。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借助不同长度填砂管物理模型和岩心模型,定量表征了复合驱各数量级界面张力状态、乳化和聚合物弹性的作用范围,以及它们各自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阐释了复合体系各项性能在驱油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贡献,以及渗透率对各项性能的影响,进而明确了复合驱的渗透率局限性。结果表明,复合驱中超低界面张力状态维持距离不足井距的40%,且主要作用在剩余油较少的注入端,复合驱在超... 更多
关键词: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石油天然气工业
- DOI:
10.27643/d.cnki.gsybu.2021.000079
- 分类号:
TE357.46
导师:
侯吉瑞;
学科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整本下载
- CAJ分章下载
- 在线阅读
- AI辅助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411 页数:186 大小:4372K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
- [1]页岩渗透率测量方法与模型研究[D]. 王超林.重庆大学 2019
- [2]煤渗透率改进模型及煤中气体流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臧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 [3]预损伤花岗岩本构模型及渗透率演化研究[D]. 缪易辰.四川大学 2021
- [4]注气开采方法对油藏渗透率的适应性[D]. 苏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1
- [5]煤层气排采过程储层水-有效应力-渗透率联动演变机制[D]. 韩江.中国矿业大学 2022
- [6]煤层气储层孔裂隙多尺度渗透率预测和流固耦合模型[D]. 陈俊国.中国矿业大学 2016
- [7]含水条件下煤储层应力—渗透率及煤层气开发应用研究[D]. 雷钧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3
- [8]纳米自组装材料孔隙结构及渗透率核磁共振表征方法研究[D]. 王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
- [9]高含水厚层层内控水提高采收率压裂技术研究[D]. 韩松.大庆石油大学 2006
- [10]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中储层物性特征演化及注采优化研究[D]. 徐路路.吉林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