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气开采方法对油藏渗透率的适应性
苏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摘要:针对目前对于注气开采方法对油藏渗透率的适应性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渗透率10-1~10~3×10-3μm~2人造均质岩心,系统地开展了不同渗透率岩心注气开采模拟实验,依据注气开采效果与渗透率的实验规律,重点探索注气开采方法在致密-低渗油藏范围内的适应性。采用热缩密封岩心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岩心密封方法在注CO2开采实验中因胶筒损伤严重而导致实验失败等问题。利用改进的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恒速水驱后注CO2和N2驱油模拟实验。基于模拟实验结果,得到了水驱后CO2和N2驱油效率与渗透率的关系——在10-1~10~3×10-3μm~2范围内水驱后注CO2提高驱油效率幅度明显高于N2,二者与渗透率具有一致的单调递减规律,且均存在一个约为10×10-3μm~2的驱油效率临界渗透率值Kc1,在渗透率低于K... 更多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石油天然气工业
- DOI:
10.27643/d.cnki.gsybu.2021.000122
- 分类号:
TE357.7
导师:
岳湘安;
学科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整本下载
- CAJ分章下载
- 在线阅读
- AI辅助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295 页数:126 大小:2930K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
- [1]页岩渗透率测量方法与模型研究[D]. 王超林.重庆大学 2019
- [2]煤渗透率改进模型及煤中气体流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臧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 [3]预损伤花岗岩本构模型及渗透率演化研究[D]. 缪易辰.四川大学 2021
- [4]复合驱与纳米驱的渗透率适应界限及相关机理研究[D]. 尚丹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1
- [5]煤层气排采过程储层水-有效应力-渗透率联动演变机制[D]. 韩江.中国矿业大学 2022
- [6]煤层气储层孔裂隙多尺度渗透率预测和流固耦合模型[D]. 陈俊国.中国矿业大学 2016
- [7]含水条件下煤储层应力—渗透率及煤层气开发应用研究[D]. 雷钧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3
- [8]纳米自组装材料孔隙结构及渗透率核磁共振表征方法研究[D]. 王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
- [9]高含水厚层层内控水提高采收率压裂技术研究[D]. 韩松.大庆石油大学 2006
- [10]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整体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 李勇.西南石油学院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