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弹性效应在震后形变与诱发地震中的研究与应用
杨浩哲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摘要:地震的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天然地震与诱发地震的关注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地震本身需要经历孕震,破裂与震后调整三个阶段,而其中与地下流体相关的孔隙弹性效应对震后过程和诱发地震的应力扰动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震后调整过程以及诱发地震的应力扰动模式,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孔隙流体在震后阶段以及诱发地震中的作用机制。而随着观测手段与理论模拟方法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以及与工业生产所关联的诱发地震事件的不断激增,为我们研究与地下流体相关的震后过程和诱发机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尽管人们很早就将与流体相关的孔隙弹性回跳作为一种震后形变机制进行研究,然而在震后阶段专门针对其而进行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对其在俯冲带地震中震后的具体时空分布特征,在不同阶段的响应强度等还有着诸多的不了解。除此之外,与流体注入行为相关的诱发地震活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是在流体抽注共存的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行为的耦合分析还比较少,相应的许多地震活动的诱发机理也不清楚。因此,我们联合空间大地测量和孔隙弹性理论方法,开展了对抽注水引发的孔隙弹性效应及重力效应,俯冲带自然... 更多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 专题:
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
- DOI:
10.27602/d.cnki.gkwws.2022.000086
- 分类号:
P315.728
导师:
孙和平;
学科专业:
固体地球物理学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整本下载
- CAJ分章下载
- 在线阅读
- AI辅助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90 页数:106 大小:10812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
- [1]泥质砂岩三孔隙混合导电模型及其应用[D]. 黄布宙.吉林大学 2005
- [2]随机孔隙网络建模与多相流模拟研究[D]. 于春生.西南石油大学 2011
- [3]增压过程中土体孔隙变形的CT扫描实验研究[D]. 段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 [4]孔隙级油气水三相渗流模拟[D]. 杨永飞.中国石油大学 2010
- [5]页岩孔隙连通性及气—水赋存特征研究[D]. 俞凌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2
- [6]孔隙岩石变形破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熊良锋.北京科技大学 2022
- [7]基于GIS的孔隙地下水三维动态广义管理模型[D]. 安健.南京师范大学 2012
- [8]孔隙—裂隙双重介质达西—非达西渗流及溶质运移规律研究[D]. 王艺霖.中国地质大学 2022
- [9]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营一段双峰式火山作用及其微米级3D孔隙系统-对储层发育的启示[D]. 刘朝阳.吉林大学 2023
- [10]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土体大孔隙对降雨入渗影响研究[D]. 张家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