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微纳孔隙油水运移规律及理论表征
詹世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摘要: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未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但由于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广泛发育,传统的渗流理论与研究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储层流体的流动规律。明确页岩储层微纳孔隙中的流体运移规律,揭示固液作用与液液作用影响下的油水单相与两相流体流动机制,提出能够准确描述微尺度效应影响下的油水流动理论表征方法,对于准确预测页岩纳米孔隙中的流体流动规律,推动页岩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在分子尺度开展页岩储层中油水流动规律的研究。首先,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研究了石英纳米孔隙中油水单相与两相流体的赋存状态与流动特征。研究表明:水分子在近壁面处呈现多层吸附特征,但仅有第一吸附层内的水分子难以流动,而液态烷烃可在石英表面出现较为明显的壁面滑移;在油水界面区域出现“密度凹陷”且链状烷烃分子具有取向特征,导致油水速度之间产生液液滑移,且该滑移机制为油水界面的固有特征,不受压力梯度、孔径大小、油水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并引入油水界面区域流体“视粘度”这一概念可对液液滑移进行表征。其次,以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为例,开展了不同粘土类矿物纳米孔隙内的流体赋存特征与运移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在表... 更多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石油天然气工业
- DOI:
10.27644/d.cnki.gsydu.2021.000095
- 分类号:
TE34
导师:
苏玉亮;
学科专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整本下载
- CAJ分章下载
- 在线阅读
- AI辅助阅读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523 页数:172 大小:19894K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攻读期成果
- [1]纳米孔隙中流体运移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 郑海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
- [2]煤纳米孔隙及其吸附解吸演化规律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D]. 刘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1
- [3]随机孔隙网络建模与多相流模拟研究[D]. 于春生.西南石油大学 2011
- [4]孔隙级油气水三相渗流模拟[D]. 杨永飞.中国石油大学 2010
- [5]基于孔隙级毛管力行为的混合润湿储层两相渗流规律研究[D]. 肖易航.成都理工大学 2023
- [6]页岩孔隙连通性及气—水赋存特征研究[D]. 俞凌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2
- [7]碳酸盐岩介质双孔隙网络模型构建理论与方法[D]. 王晨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 [8]基于分子模拟的页岩油流动机理研究[D]. 陈仲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2
- [9]页岩纳米孔隙水力致裂与气液固流动机理研究[D]. 贾晓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
- [10]孔隙—裂隙双重介质达西—非达西渗流及溶质运移规律研究[D]. 王艺霖.中国地质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