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赋
黄加灏
摘要:<正> 一、问题的提出前几年,文艺界对诗歌的“比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一讨论,自然涉及最早出现“比”、“兴”这些概念的诗歌总集《诗经》。不少文章,在研究《诗经》中“赋”、“比”、“兴”的应用时,在探索“比”、“兴”的形成和发展时,在论述诗歌创作中“比”、“兴”的功用时,往往强调“比”、“兴”而忽视“赋”,抬高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 专题:
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J]. 李金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 [2]源于《诗经》的题名[J]. 薛吉辰. 咬文嚼字. 2006(10)
- [3]论诗歌复译的必要性——浅析《诗经》三种英译本[J]. 陈宏川.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 [4]论《诗经》中的爱国精神[J]. 张靖,石兰思. 传承. 2008(22)
- [5]《诗经》中的黄河风情[J]. 刘玉娥.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05)
- [6]谈《诗经》之“兴”义[J]. 尹爱荣. 文学教育(上). 2009(01)
- [7]浅析《诗经》中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J]. 邢郁馥. 网络财富. 2009(23)
- [8]论《诗经》中的爱情诗[J]. 关利革. 网络财富. 2010(17)
- [9]从《诗经》中《颂》诗看诗、乐关系[J]. 陶家韵. 传承. 2010(30)
- [10]闲话《诗经》中的几种野菜[J]. 李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