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承包责任制与适度规模经营
杨心恒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正> 一当前社会学界一些人普遍认为,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发展农村生产力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其实行也带来了若干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农村公益事业难办,农民集体观念淡薄,计划生育政策遭到破坏,忽视教育,土地不断分割,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不断发生等现象是确实存在的,但这种种弊端并不是由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它们与家庭承包制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事实上,这些问题早在改革以前,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就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着。当时之所以没暴露出来,是由于僵硬的政治经济体制不仅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抑制了其中某些弊端,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它们。例如农民的集体观念,在公社化时期未必就很强,否则就不会用“以社为家”来赞誉模范人物了。当时除了以“泡工分”形式表现出来的消极怠工之外,偷摸集体财产的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至于那时兴办公益事业,说容易也容易,因为经济掌握在集体手中,要办啥就办啥,社员没有多少决定权;说难也难,因为集体经济拮据,办事没钱,公益事业也难办。现在兴办集体事业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各地各村情形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 专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 专题:
农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J]. 石宏伟,马新丽. 调研世界. 2006(05)
- [2]中国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的制度选择[J]. 林毅夫 ,胡庄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04)
- [3]稳定中发展 发展中完善——论稳定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J]. 杨霞. 中国农业会计. 1990(08)
- [4]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得益于家族意识的历史沉淀———研究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新视角[J]. 段晓锋. 中国农村观察. 1997(01)
- [5]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伟大生命力[J]. 苏国衡. 北京社会科学. 1986(02)
- [6]论家庭承包责任制——给傅雨田同志的复信[J]. 霍泛. 学术论坛. 1992(06)
- [7]粮食波动的关键不在家庭承包责任制[J]. 王奕相. 农村经济. 1988(06)
- [8]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社的关系[J]. 霍泛. 江西社会科学. 1992(06)
- [9]种田郎走上富裕路——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给巽玉村带来巨大变化[J]. 洪海涛,陈裕成,林志良. 福建农业. 1999(01)
- [10]对农地流转背景下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再认识[J]. 刘歆立.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