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与三无性解析
纯一
摘要:三性与三无性作为唯识学派剖示存在问题的三个概念,是唯识宗立教的基本原则之一。从思想渊源上看,存在问题向来为佛教所重,人生的痛苦即源自对存在理法(依他起)的无知,由此追寻到般若、中观时代,始发现最高的存在(胜义谛)根本不在我们认知的范围内,凡为我们所思所想的存在都是空。然而,何以在我们的心识上又呈现为有?由有而空,主体如何认识?这些问题都非中观学派所能解答(或不屑解答),唯识学派的继起,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存在的性质,替各种存在找出何以呈现之根。纯一法师以此为题,用唯识学本义对此作了疏理、剖析式的工作,并列了一些图表加以说明。
- DOI:
10.16805/j.cnki.11-1671/b.1991.07.002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宗教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略论三性三无性[J]. 本源. 法音. 1989(06)
- [2]浅说三性三无性[J]. 道隆. 法音. 1984(03)
- [3]唯识宗的三性三无性[J]. 韩廷杰. 五台山研究. 1993(03)
- [4]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J]. 李佩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01)
- [5]“唯识无境”初探[J]. 徐湘霖. 法音. 2001(09)
- [6]书讯[J]. 中国哲学史. 2006(04)
- [7]唯识学三性说对实体存有论的消解[J]. 张树青.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8]百年的唯识学研究[J]. 黄夏年. 社会科学动态. 2000(01)
- [9]心理学、认识论还是本体论——对大乘唯识学的整体界定[J]. 吴可为. 浙江学刊. 2001(04)
- [10]心识的力量——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J]. 佛学研究. 2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