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中国偏于主观的文学传统
廖群
摘要:我国第一部对歌总集《诗经》,一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所应具有的客观写实的艺术特征,然而作者认为《诗经》是偏重于主观表情而不是偏重于客观描写;是以抒情写意为重而不是讲史叙事见长,对此,作者从主客观两者的关系、“以情摄物”、“物随情移”等诸多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中国文学的正脉》(之二) 是文学,但更是教化——《诗经》与中国文学大传统[J]. 徐晋如. 社会科学论坛. 2018(06)
- [2]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J]. 廖群. 文学遗产. 2000(02)
- [3]《诗经》草木虫鸟研究回顾──兼论《诗经》草木虫鸟文化科学观[J]. 孙关龙. 学习与探索. 2000(01)
- [4]《诗经》历程[J]. 周远斌. 北方论丛. 2000(06)
- [5]解读《诗经》中的水边恋歌[J]. 潘莉. 贵州文史丛刊. 2000(05)
- [6]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鲁洪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 [7]《诗经》中的鱼文化[J]. 洪湛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03)
- [8]化怨为群——论《诗经》怨愤诗的文化特质[J]. 陈洪波.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 [9]从“圣”到“凡”的跌落——魏晋南北朝《诗经》的文学接受[J]. 龙向洋. 琼州大学学报. 2000(04)
- [10]浅谈《诗经》比兴的特点[J]. 黄桂凤. 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