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诗经》优良传统 发展新文艺
周颖南
摘要:<正>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诗经》是其优秀的代表性典籍。中国的和全世界的汉学家对她进行多少世纪的精深研究,研究内容日新、又日新,一代又一代诗经学仍将传承下去。《诗经》决不是一部只能放进博物馆尘封的古老诗集,而是青春常驻,有其现实的研究意义。当前,中外的历史学家利用她研究上古东方的社会形态,考索社会史和人类文化学的资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诗经》历程[J]. 周远斌. 北方论丛. 2000(06)
- [2]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鲁洪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 [3]关于《诗经》再评价的几个问题[J]. 夏传才. 社会科学战线. 2001(02)
- [4]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许伯卿. 怀化师专学报. 2001(06)
- [5]“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J]. 牟玉亭. 文学遗产. 2002(01)
- [6]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述评[J]. 梅桐生,陈全明.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2(04)
- [7]曹操对《诗经》的接受与创新[J]. 章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 [8]《诗经》重言词正变简论[J]. 韩宏韬. 甘肃理论学刊. 2005(04)
- [9]曹操引用《诗经》的文学史价值[J]. 张振龙. 江汉论坛. 2011(03)
- [10]《诗经》入选文学总集的历史考察[J]. 汪祚民. 学术研究.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