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与人的镜像存在
李国红
南京大学2002级 博士生
摘要:阿赖耶识自性是人生的本来面目,人的现实存在是一种镜像存在,它体现为三重气质遮蔽,即水土气质、文教气质与天性气质。佛教修行即是对人生气质之性的自觉转变,以求觉悟自性,恢复本真。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宗教
- 分类号:
B94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废名《阿赖耶识论》解读[J]. 谢锡文.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2]试论阿赖耶识(上)[J]. 本源. 法音. 1988(02)
- [3]论阿赖耶识的确立与发展[J]. 魏德东. 中华文化论坛. 1994(04)
- [4]阿赖耶识刍议[J]. 胡晓光. 法音. 1999(03)
- [5]试论阿赖耶识(下)[J]. 本源. 法音. 1988(03)
- [6]关于灵魂[J]. 西果. 佛教文化. 2009(05)
- [7]辩太极图源于佛教一说[J]. 金秉峘.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3)
- [8]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关系辨析[J]. 苏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1)
- [9]佛教的生死观[J]. 唐思鹏. 法音. 2005(08)
- [10]憨山德清的“齐物”思想略述[J]. 李凯. 五台山研究.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