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生:儒家“生生之学”的伦理情怀
韩玉胜杨明
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生生"彰显了儒家之伦理情怀,这种伦理情怀集中体现于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仁"中,我们不妨将此种"伦理情怀"称为"仁生"。"仁生"可追溯到远古神话之传说以及《尚书》对"生生"的认知,而《周易》奠定了"仁生"伦理情怀之基调。此"仁生"伦理情怀体现在儒家看待生命本原、生命境界、生命历程的一系列观点之中,展现出根本性、共生性、积极性等特质,其对当今社会人之生命观、生态观和生活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DO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3.05.018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伦理学
- 分类号:
B82-09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儒家生死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 翁珠琴.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 [2]儒家的孝伦理:形成与功用[J]. 王健崭. 学海. 2011(06)
- [3]儒家的伦理豁免:为永恒奠基的制度[J]. 张国钧. 齐鲁学刊. 2009(05)
- [4]关于伦理文明的几个问题[J]. 安砚方.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 [5]普遍伦理与中国古典价值之终极原理[J]. 胡伟希. 新视野. 2002(05)
- [6]论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底蕴[J]. 高金龙.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8)
- [7]伦理的制度化及其限制[J]. 程秀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 [8]在传统伦理基础上建构市场伦理的可行性探讨[J]. 高玉林. 河北学刊. 2002(02)
- [9]略论经济与伦理张力的思想[J]. 郑文标,张禹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 [10]经济全球化与类伦理:从伦理的历史走向看建立类伦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 雷泽宽,胡贤鑫. 理论月刊.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