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角色伦理
安乐哲孟巍隆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
摘要:儒家角色伦理为我们提供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不依靠抽象的原则或价值或美德,而更侧重于以家庭和社会角色为指导标准。诸如智慧、勇气之类的个别"美德",不外乎在互动交际生活中开窍启蒙后所达到的优良行为。根据儒家角色伦理,我们的家庭角色以及相关或者类似的社会关系合起来构成一个具体而又独特的活动网,例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老师、朋友、邻居等角色。儒家思想从个人修身功夫的综合角度着眼,以家庭为人生经验的基地,追加个人角色、关系的最佳化。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伦理学
- 分类号:
B82-09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儒家生死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 翁珠琴.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 [2]儒家的孝伦理:形成与功用[J]. 王健崭. 学海. 2011(06)
- [3]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儒家忠诚伦理的分析[J]. 任剑涛. 齐鲁学刊. 1996(02)
- [4]儒家“仁”之伦理与关怀伦理可否兼容?——关于这场争论的评述[J]. 范伟伟. 伦理学研究. 2009(03)
- [5]儒家的伦理豁免:为永恒奠基的制度[J]. 张国钧. 齐鲁学刊. 2009(05)
- [6]关于伦理文明的几个问题[J]. 安砚方.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 [7]仁生:儒家“生生之学”的伦理情怀[J]. 韩玉胜,杨明. 道德与文明. 2013(05)
- [8]基于儒家仁爱伦理的人权实现路径[J]. 孙春晨.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9]论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底蕴[J]. 高金龙.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8)
- [10]普遍伦理与中国古典价值之终极原理[J]. 胡伟希. 新视野.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