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仁爱伦理的人权实现路径
孙春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在以儒家仁爱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意涵、有别于义务和责任等道德承诺的人权概念并不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对儒家仁爱伦理与人权之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思考。儒家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律令具有普遍适用性,体现出儒家仁爱伦理的博爱特征,既包含了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又强调了个人对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义务。儒家仁爱伦理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对实现具体人权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联性,首先维护家族成员和亲密朋友的权利,然后再向外围扩展。以名定责、责权对应,根据名分等级确立不同人的道德义务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基本原则,"名分"观所蕴涵的角色责任伦理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权利与义务、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 DOI:
10.13624/j.cnki.jgupss.2016.02.003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伦理学
- 分类号:
B82-0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儒家生死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 翁珠琴.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 [2]儒家的孝伦理:形成与功用[J]. 王健崭. 学海. 2011(06)
- [3]儒家的伦理豁免:为永恒奠基的制度[J]. 张国钧. 齐鲁学刊. 2009(05)
- [4]关于伦理文明的几个问题[J]. 安砚方.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 [5]伦理的制度化及其限制[J]. 程秀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 [6]在传统伦理基础上建构市场伦理的可行性探讨[J]. 高玉林. 河北学刊. 2002(02)
- [7]略论经济与伦理张力的思想[J]. 郑文标,张禹东.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 [8]经济全球化与类伦理:从伦理的历史走向看建立类伦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 雷泽宽,胡贤鑫. 理论月刊. 2002(10)
- [9]普遍伦理与中国古典价值之终极原理[J]. 胡伟希. 新视野. 2002(05)
- [10]论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底蕴[J]. 高金龙.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