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与数字艺术史浅议
陈亮
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
摘要:<正>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与艺术史研究的关系体现于近些年兴起的"数字艺术史"(digital art history),它有时被视为数字人文的一个分支,但近年来的反思则认为它有着不同于数字人文的起源。数字人文源于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即对于计算机在人文研究中的深入运用的理论思考,其标志性事件是意大利的布萨神父(Roberto Busa)于1949年用IBM电脑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全集加以标注,以生成拉丁文词语索引。根据苏珊·霍基(Susan Hockcey)的观点,数字人文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至1970年为发轫阶段;1970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文艺理论
- 分类号:
J110.9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人工智能时代数字人文方法的革命性运用——艺术生成与传播的时代问题与挑战[J]. 郑川. 艺术传播研究. 2024(03)
- [2]数字人文:概念、历史、现状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J]. 郭英剑. 江海学刊. 2018(03)
- [3]数字人文的发展源流与数字文学的理论建构[J]. 李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9)
- [4]数字人文:观其大较[J]. 姜文涛,戴安德.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9)
- [5]借器之势,出道之新——“数字人文”浪潮下的古典文学研究三人谈[J]. 王兆鹏,郑永晓,刘京臣. 文艺研究. 2019(09)
- [6]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印刷文化基础设施,20世纪文学批评史,以及文学社会学[J]. 姜文涛. 中国比较文学. 2019(04)
- [7]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J]. 王军.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2)
- [8]数字与文学的对话——“数字人文规范对传统文学研究方法的挑战”研讨会纪要[J]. 项蕾,许婷,谭天,雷宁,蔡翔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8)
- [9]数字人文中的文学话语研究——理论和方法[J]. 秦洪武. 中国外语. 2021(03)
- [10]数字人文的研究语言和研究对象(英文)[J]. 西蒙·马霍尼. 中国比较文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