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概念、历史、现状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郭英剑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数字人文"概念具有包容性与演进性的基本特点。"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的张力性结合使对"数字人文"概念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与模糊化特征。从概念构建、发展状况、应用情况三个维度对"数字人文"进行阐释探析,可以推动"数字人文"的本土化应用:(一)数字人文是将新兴技术方法运用到传统人文学科研究中的新型学科,是"数字"与"人文"的双向联动。"数字人文"的产生使新技术发展与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数字人文学科已发展至成熟阶段,在欧美各高校学科建制中得以体现。(三)以"数字文学研究"为例,文学计算可推动文学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更新研究手段,组建语料库,提高研究效率,彰显人文学科价值。虽近年来已有数个数字文学研究项目在我国成功开展,但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中创立数字人文专业与专门研究机构,加大对数字人文研究的资助力度是我国发展数字人文的可行之道。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文艺理论
- 分类号:
I0-05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数字人文与数字艺术史浅议[J]. 陈亮. 美术观察. 2017(11)
- [2]数字人文的发展源流与数字文学的理论建构[J]. 李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9)
- [3]数字人文:观其大较[J]. 姜文涛,戴安德.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9)
- [4]借器之势,出道之新——“数字人文”浪潮下的古典文学研究三人谈[J]. 王兆鹏,郑永晓,刘京臣. 文艺研究. 2019(09)
- [5]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印刷文化基础设施,20世纪文学批评史,以及文学社会学[J]. 姜文涛. 中国比较文学. 2019(04)
- [6]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J]. 王军.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2)
- [7]数字与文学的对话——“数字人文规范对传统文学研究方法的挑战”研讨会纪要[J]. 项蕾,许婷,谭天,雷宁,蔡翔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8)
- [8]数字人文中的文学话语研究——理论和方法[J]. 秦洪武. 中国外语. 2021(03)
- [9]数字人文的研究语言和研究对象(英文)[J]. 西蒙·马霍尼. 中国比较文学. 2020(01)
- [10]法国数字人文与艺术史的交织与互进[J]. 庞贻丹,郑永松. 新美术. 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