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透视:先秦时期《诗经》的课程价值
张琪娜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摘要:《诗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从课程价值的视角进行研究是构建本土化课程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从课程论意义上而言,《诗经》课程指由学习者亲历的以《诗经》文本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过程。《诗经》课程具有社会化取向、个体化取向、工具性取向和知识性取向。先秦时期,多元文化共生,造就了《诗经》课程多样的价值:发政施仁、广被恩德的社会价值;立身成德、耀明其志的个体价值;礼乐教化、温温恭人的工具价值;博学多才、鸟兽之知的知识价值。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分类号:
G423;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国学线上教学关键环节探索——以《诗经》教学为例[J]. 刘霏阳,宋国庆. 教书育人. 2021(26)
- [2]先秦旗鼓文化及其在《诗经》中的文学映现[J]. 陈鹏程. 社会科学论坛. 2022(01)
- [3]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J]. 廖群. 文学遗产. 2000(02)
- [4]《诗经》草木虫鸟研究回顾──兼论《诗经》草木虫鸟文化科学观[J]. 孙关龙. 学习与探索. 2000(01)
- [5]《诗经》历程[J]. 周远斌. 北方论丛. 2000(06)
- [6]解读《诗经》中的水边恋歌[J]. 潘莉. 贵州文史丛刊. 2000(05)
- [7]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鲁洪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 [8]《诗经》中的鱼文化[J]. 洪湛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03)
- [9]化怨为群——论《诗经》怨愤诗的文化特质[J]. 陈洪波.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 [10]从“圣”到“凡”的跌落——魏晋南北朝《诗经》的文学接受[J]. 龙向洋. 琼州大学学报.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