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正义批判思想探论
李长成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市民社会正义是一种底线道德权利要求,旨在确保社会成员互不伤害,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马克思从互利、自主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批判。从互利来看,市民社会的生产领域呈现的是资本财富的增值与工人阶级的贫困,权利与权利相对抗;从自主来看,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商品等物的形式中介发生关系,这一关系呈现为类似自然界的盲目运动规律,物支配人;从自我实现来看,工人在生产领域屈从于资本的强力,受到必然时间的限制,劳动成为谋生手段,人的自我实现理想成为梦幻。在马克思这里,市民社会正义问题不再单纯是个体道德问题,本质上是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交织的问题,是与共同体命运相关的问题,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 DOI:
10.15995/j.cnki.llxyj.2019.01.003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伦理学
- 分类号:
B82-051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市民社会与当代伦理共同体的重建[J]. 陆树程. 哲学研究. 2003(04)
- [2]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自由与责任:政府、企业和市民社会——第二届中国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 顾逊里.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6(11)
- [3]黑格尔市民社会伦理观对转型期中国市民社会伦理建设的启示[J]. 王宏伟. 法制与社会. 2009(27)
- [4]“市民社会”与现代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J]. 樊浩. 江海学刊. 2000(06)
- [5]论市民社会伦理精神范式[J]. 陈创生. 岭南学刊. 2010(06)
- [6]浅析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伦理观[J]. 余圣琪. 法制博览. 2016(26)
- [7]财产权视域下的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辨析——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中心[J]. 孙子豪. 宁夏党校学报. 2024(04)
- [8]在当今中国为合理个人主义正名并无可能——与黄显中同志《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一文商榷[J]. 黄明理. 伦理学研究. 2005(02)
- [9]论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相互性伦理规范[J]. 李长成. 伦理学研究. 2022(02)
- [10]理解马克思道德观应把握的六个命题[J]. 李培超,田逸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