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再探书法题跋在绘画美感中的构成

刘佳妮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摘要:书法题跋是指画家以书法形式自题于画面之上的诗、文、图名、名款;这种题跋形式自元代以来己然成为绘画的普遍方式。书法题跋不仅辅助画面美感的生成,而且它所承载的内容,又使画面获得了一定的文本指向。从艺术渊源上看,早在汉代的石刻画或帛画中就初步具有了这种书画联姻形态。后来由于绘画的进一步发展,唐代张彦远明确从理论上提出了“书画同体同法”命题。历代画家和理论家相继对此作出不同的阐发。元代文人自觉将“援书入画”的形式真切地落实到了绘画的创作当中,书画的关系由此变得更为紧密,“书画同体同法”有了新的更为充实的内涵,绘画美感形态以及体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性地飞跃。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得以彰显。绘画渗入书法因素,对于绘画的空间构造和审美内蕴,它对绘画形式的构成,甚至对意境的开拓——具体来看,如平衡画面、增强气势、弥补散漫布局以及聚敛神气,题跋的笔墨趣味与绘画的形式表达相互衬映,皆可发挥重要作用。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 分类号:

    J21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67 页码:104-110 页数:7 大小:3686K

核心文献推荐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