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摘要:<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它对于中国文学发展所具有的巨大影响,都是众所周知的。从汉代开始,对《诗经》的研究就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门显学。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诗经》所进行的研究都有丰富的成果。从修辞学视角对《诗经》的研究,同样也有不少成果。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迄于2009年,国内外对于《诗经》修辞研究较有影响的学者就有84家之多。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都局限于对《诗经》中诸多修辞手法(即今之所谓"辞格")的类别进行归纳,尤其热衷于对《诗经》不同篇章的修辞特色进行分析或鉴赏。著名学者、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吴礼权教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诗经》名物[J]. 清嘉. 阅读. 2020(24)
- [2]《诗经》中的黄河文化符号解读[J]. 董雅茜,李圣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18)
- [3]《诗经》中女性意识探析[J]. 李云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5)
- [4]《诗经》[J]. 学子. 2004(01)
- [5]论《诗经》的社会功用及其多重价值[J]. 徐志啸.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02)
- [6]略论《诗经》[J]. 金启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04)
- [7]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五) 文明进步的颂歌——《诗经》中所体现的爱情意识[J]. 郑苏淮. 南昌高专学报. 1994(Z2)
- [8]探析《诗经》中的女性[J]. 李佳轩. 文学艺术周刊. 2023(20)
- [9]《诗经》《楚辞》比兴艺术之比较[J]. 薛胜男.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 [10]《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J]. 蹇瑞桥. 学周刊. 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