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景观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景观人类学

徐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摘要:"景观"起源于地表形态研究,并作为地理学基本研究视野,经历了"区域特性""人地关系""文化史"等研究主旨的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文化转向"。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景观的文化认知,需要以理解性方法解析其地方情感和意义维度,以获取"知觉知识"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而几乎同时,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空间转向"呼应了景观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论需求。由此,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景观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基于地理学景观研究主旨历史脉络梳理,进一步厘清现象学视角下"景观"的文化现象本质;并由景观"知觉认知"的研究主旨、范式需要,阐释"景观人类学"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范畴,以及未来其应用于景观研究实践的潜力。 
  • DOI:

    10.14085/j.fjyl.2021.03.0010.06

  • 专辑:

    理工C(机电航空交通水利建筑能源);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 专题:

    建筑科学与工程; 社会学及统计学

  • 分类号:

    TU986;C912.4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2208 页码:10-15 页数:6 大小:1909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