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阳朔西街语言景观变迁研究
张蔼恒孙九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公共空间中可视化的语言是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也是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的重要指征之一。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阳朔的语言景观进行探索性研究,使用结点分析方法探究在旅游情境下的社会语言问题。该研究对阳朔西街店铺招牌的语言和其他视觉模态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视觉素材和语言景观创建者进行访谈。研究发现,西街店铺招牌使用的语言种类和风格除受游客市场影响外,也受到主客个体和主客关系影响。阳朔西街在商业萌芽时期的语言景观为本地店主和背包客游客共同构建,良好互助的主客关系构建了地道的英语语言景观,赋予阳朔多元文化的地方性,形成双主体构建的语言景观。但随着旅游发展,独特的双主体构建的语言景观被单主体构建的单语景观取代。阳朔语言景观的变迁是流动性弱化主客交往深度和旅游活动市场化与多元化的结果。
-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21.10.008
- 专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语言文字; 旅游
- 分类号:
H0-05;F592.7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广州街道命名的语言理据和文化内涵[J]. 范新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02)
- [2]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分析——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 汪火焰,童修文. 当代外语研究. 2024(01)
- [3]上海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功能开发设计[J]. 郑伯红,汤建中. 旅游学刊. 2002(01)
- [4]旅游影响下的生态文化景观变迁和重构——基于云南藏区R村的研究[J]. 唐雪琼,薛熙明,王浩. 学术探索. 2009(03)
- [5]港口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研究——以宁波为例[J]. 李加林. 中国港口. 2012(10)
- [6]关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初探——以湖南衡阳为例[J]. 方明,陈祖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7]蒙古 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J]. 文明. 2017(Z1)
- [8]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J]. 文明. 2017(Z1)
- [9]里约热内卢的文化景观[J]. 晨忆文. 科学大观园. 2017(04)
- [10]文明互鉴视域下澜湄流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符码表征——以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和认同为基础[J]. 张海云. 青海民族研究. 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