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谶谣是如何自我实现的?——以民国《金陵塔碑文》的源起与流变为中心

潘若天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金陵塔碑文》作为一则广泛流传的谶谣,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至少7个版本的变化。其制造、传播、流变与定型,是一个不断肢解、增饰、遗忘和重构的动态过程。该谶谣早期文本主要指涉国共对峙,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它不断被掺入崭新的文本,指涉对象也相应转向中日矛盾。谶谣自我实现的方式在于,其制造者和传播者为迎合民众或自我需求对碎片化的隐喻片段不断再编码,不同时期的历史诉求推动阅读者创造新的解码系统,再编码后的文本经过新解码系统得出的讯息,一旦在多歧性的文本中寻找契合现实的阐释,就会形成自我验证的闭环。近代知识分子在科学和迷信之间的首尾两端,正是“社会化的自我”与“人性化的自我”交织冲突的产物。 
  • DOI:

    10.19997/j.cnki.xdcb.2022.07.014

  • 专辑: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 宗教; 新闻与传媒

  • 分类号:

    K258;B992;G206

  • 手机阅读
    即刻使用手机阅读
    第一步

    扫描二维码下载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第二步

    打开“全球学术快报”

    点击首页左上角的扫描图标

    第三步

    扫描二维码

    手机同步阅读本篇文献

  • HTML阅读
  • 在线阅读
  • CAJ下载
  • PDF下载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592 页码:35-44 页数:10 大小:1297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