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鱼”的男女婚爱之意
杨熹王荣林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以鱼来隐喻人们对男女婚爱的追求是《诗经》隐语体系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文章根据不同的人类活动对“婚爱之鱼”的呈现形式做出划分,探析“婚爱之鱼”隐语内涵所存在的指向性差异。“食鱼”的隐语更偏向于男女求爱,“捕鱼”则更传达出周人对婚姻规范的尊崇。“鱼”之隐语的形成与我国先秦时期的生殖崇拜文化、图腾生育信仰和以饮食喻男女的思维传统密切相关。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解读《诗经》中的水边恋歌[J]. 潘莉. 贵州文史丛刊. 2000(05)
- [2]《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J]. 李金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 [3]从《诗经》的“兴”看“兴”的起源——兼评“兴”起源于原始宗教说[J]. 赵辉,徐柏青.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 [4]《诗经》中的神仙意象[J]. 韩宏韬. 枣庄学院学报. 2006(01)
- [5]驾舟与乘车——《诗经》婚恋诗蠡测[J]. 李颖. 中国文化研究. 2012(01)
- [6]《诗经》中的植物与女性婚恋之关系[J]. 边婷婷.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6)
- [7]《诗经》生殖崇拜论[J]. 张连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01)
- [8]《诗经》动植物的文化意蕴在唐诗中的延续[J]. 许忠凤. 青年文学家. 2020(18)
- [9]论《诗经》中的隐逸情怀[J]. 金曼辰. 青年文学家. 2020(21)
- [10]跨越千年的共鸣——《诗经》与我的生活[J]. 陈寞塬. 青年文学家. 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