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在“远读”与细读之间——“数字人文”与数字时代的文学、历史研究

王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在中国的数字人文研究热潮中,一些基础的、核心的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深入讨论,如数字人文研究的价值、意义何在,与传统人文学术相比,其究竟能为我们今天的知识生产提供何种新的洞见等。本文即以五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为线索,讨论“数字人文”与新的、数字时代的知识生产(尤其是文学、历史研究领域)之间可能的关系,并认为其贡献主要(将)集中在下述四个方面:对既有研究成果的验证;对老问题的重新诠释;帮助学者提出新问题;藉此发展新的研究方法/范式。此外,本文也对那种过分推颂“数字人文”(将其视作一种新的方法论)的论调提出了质疑和修正,并强调了另一观点,即“数字人文”与传统人文学术研究方法,皆有孕育新的知识生产的可能,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互相吸收、创化,从而共同促进数字时代人文学术与知识生产的发展。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文艺理论;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I0-05;TP399;G250.7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927 页码:76-85 页数:10 大小:2228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