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婚恋阐释与汉代儒学的重建
邓静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爱情婚恋诗是《诗经》的一大主题,但在经学阐释的影响下,成为儒家精神载体。汉代儒士以经释诗,发挥诗歌的讽谏功能进行“刺时”,儒学逐渐回归政治中心,儒生可借用灾异祥瑞达到对天子权力制约的目的。进入“天变不足畏”的宋代,欧阳修、朱熹开始辩证看待《诗经》中的爱情诗,将其纳入义理范围,把大多的婚恋视作“淫奔”。从“刺时”到“刺奔”的转变,表明随着皇权的巩固加深,对经典的阐释逐渐丧失其对天子的制约作用,道德枷锁指向下层民众,儒生们日渐丧失先秦儒家的人文关怀精神。以上婚恋诗主题阐释的演变反映了思想的演变,也是儒学精神的变迁。
- DOI:
10.13900/j.cnki.jbc.2024.03.020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论《诗经》婚恋诗中的男子形象[J]. 于新. 名作欣赏. 2012(06)
- [2]《诗经》婚恋诗的真善之美[J]. 阴肖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2)
- [3]《诗经》邶、鄘、卫婚恋诗管窥[J]. 陈艳霞. 晋中学院学报. 2008(01)
- [4]情与礼的矛盾冲突——《诗经》婚恋诗之管窥[J]. 樊伟峻. 长春大学学报. 2008(09)
- [5]论《诗经》婚恋诗的隐喻符号及意义[J]. 陆跃升. 名作欣赏. 2010(17)
- [6]从《诗经》婚恋诗看女性的爱情观[J]. 周健伟. 现代妇女(下旬). 2013(12)
- [7]从《诗经》婚恋诗看古代女性地位的变迁[J]. 宋琰.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 [8]德音莫违,及尔同死——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心理活动[J]. 韦宗良. 大众文艺(理论). 2009(05)
- [9]试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心理[J]. 姚茜.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6)
- [10]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代婚姻礼俗[J]. 梁英. 北方文学. 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