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吴门画派的书画酬酢与明代江南文人社会文化网络构成

匡咏秋王晨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  

摘要:明代是典型的科举社会、士绅社会,文人应酬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江南地区的吴门画派上接元代江南文人之气,下启清代四王“正宗”,在中国文人画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着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的分庭抗礼。作为一个向来喜爱以群体性形象出现的文人集体,吴门画派热衷于结社宴饮式的文化消闲活动,留下大量应酬性书画。借用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新资本理论,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三个维度对吴门画派几位重要人物的书画酬酢进行梳理,围绕明代江南文人是如何通过书画交游形成区域性社会文化网络、酝酿新的美学思想、构建文人画话语权、实现文人社会价值展开论述。初期,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江南文人们追求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累积,而后逐渐实现经济资本的转换。书画酬酢不仅是画家审美理念的艺术表达,更是维系和拓展社会文化网络的重要工具。通过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互动,江南文人群体将其审美思想推广至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加强了文化话语权,使吴门画派率先成为明中叶后的文化先锋,被大众所认可。 
  • DO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240028.005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中国古代史

  • 分类号:

    J212;K248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747 页码:222-231 页数:10 大小:1577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