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印刷版

认知语言学绝非“罪大恶极”——体认语言学的发展

王寅

  四川外国语大学  

摘要:创新思维不能剑走偏锋,学术批评当忌言过其实,语言学理论在继承和创新中发展至今。当今亦已成为主流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 CL)也经历了“始发、完善、主流、反思”这几个阶段。达布罗斯卡(E. Dabrowska)以“认知语言学七宗致命重罪”为题指出它犯有七大重罪,这一评价极为不妥。她未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到CL的学术价值,批判了现代语言学两位大师索绪尔的“语言先验论”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将语言研究带入后现代哲学时代。学术研究不可怀“愤青”之心,而应行“继发”之为。CL的缺陷不全在于她所列数的“七宗重罪”,可用“体认语言学(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 ECL)”加以弥补,“体”和“认”二字分别强调了语言研究中的“唯物论”和“人本观”。本文还认可后现代哲学的“象豹观”和“多元化”,主张群言堂,否定极端论,据此学者应持“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海纳百川天地阔”的心胸,不断推动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语言文字

  • 分类号:

    H0-05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971 页码:18-26 页数:9 大小:1606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