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艺术“模式”的定义与内涵分析
常青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研究中国佛教艺术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研究对象和所在地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具有担当模式的资格。只有那些在佛教发展中心地区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并且对其他地区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品,才能称得上“模式”。因此,5—9世纪具备佛教艺术模式资格的主要有后秦长安模式、南朝建康模式、北魏平城模式、北魏洛阳模式、北周长安模式、北齐邺城模式、唐代长安模式、唐代洛阳模式等。模式的范畴就是某个具有模式资格的地点所能表现的全部内容,也就是给人们提供的能够具有影响力的某种事物的全部内容。一个模式在影响别的地区艺术创作时,往往并非全面,而是部分影响。同样,非中心地区在主动接受中心地区的影响时,也往往是有选择地接受,再结合当地的艺术传统和审美时尚,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具有时代风格。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文艺理论; 考古; 宗教
- 分类号:
J19;K879.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佛教艺术与藏传金铜佛[J]. 金维诺. 收藏家. 2021(10)
- [2]山西佛教艺术的融合与创新[J]. 杨菊. 收藏家. 2021(12)
- [3]5—6世纪中亚与中国佛教艺术之关系研究——以卡拉贴佩佛寺壁画为例[J]. 祁晓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23(03)
- [4]佛教艺术市场,重现热潮?[J]. 王微言. 中国拍卖. 2025(04)
- [5]敦煌佛教艺术的再认识[J]. 史苇湘. 文史知识. 1988(08)
- [6]中国佛教艺术的变化[J]. 李明娟. 知音励志. 2016(10)
- [7]印度教艺术对佛教艺术的影响[J]. 杨鹏. 艺术品鉴. 2017(08)
- [8]佛教艺术[J]. 张建宇. 世界宗教文化. 2015(04)
- [9]佛教艺术[J]. 廖旸. 世界宗教文化. 2015(04)
- [10]西安大兴善寺佛教艺术[J]. 黄凯,王鹤琴. 世界宗教文化.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