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印刷版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乡村用户群体的田野调查

潘颖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通过应用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揭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因素和内在机理发现,其构建的作用模型包括服务、作用和能力3个维度,以及设施利用、资源利用、服务利用、资源赋权、交流赋权、认知赋权、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9个要素。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利用有助于在资源、交流和认知方面赋权以用户,促使其平等获取与访问、有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将其应用至数字生活中以获得收益。基于访谈文本中体现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特征,发现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数字包容的过程中,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致力于乡村用户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够促进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增强农民群体数字福祉。 
  • DOI:

    10.19764/j.cnki.tsgjs.20240467

  • 专辑: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文化;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G249.2;TP399;G252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1467 页码:83-95 页数:13 大小:1533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