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的唯识学研究
黄夏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摘要:<正> 《大乘起信论》争论的背景是在唯识学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支那内学院的佛学研究特点,就在于对唯识学的研究与阐扬,因此唯识学成为本世纪上半叶佛学理论中的又一个主要内容。唯识学与《大乘起信论》不同,《大乘起信论》的争论是关于它的真伪,涉及到的是“真如缘起”的学术问题,事关到它的权威性。唯识学是舶来品。玄奘及其弟子在唐朝皇帝的支持下,法相宗曾经风光一时,但是没有多久,即开始衰败。近代唯识学的兴起,与皇帝无关,也与达
- DOI:
10.19354/j.cnki.42-1616/f.2000.01.007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专题:
宗教
- 分类号:
B948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心理学、认识论还是本体论——对大乘唯识学的整体界定[J]. 吴可为. 浙江学刊. 2001(04)
- [2]心识的力量——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J]. 佛学研究. 2005(00)
- [3]从“二分”说看唯识学的主客相关理论[J]. 胡晓光. 法音. 2006(01)
- [4]《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推出“唯识学研究”专栏[J]. 学术月刊. 2006(02)
- [5]近十年国内唯识学研究综述[J]. 王静磊. 五台山研究. 2009(03)
- [6]略论“识”与“智”的区别——唯识学与世间哲学的本质不同性之通考[J]. 胡晓光. 法音. 2010(12)
- [7]中国二十世纪唯识学研究略析[J]. 周贵华. 佛学研究. 2010(00)
- [8]唯识学与中国佛教——评《中国唯识宗通史》[J]. 李勇. 法音. 2011(10)
- [9]正本清源 返本开新——吕澂唯识学思想路径探踪[J]. 袁宏禹,逄礼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0]略论唯识学的真如理论[J]. 胡晓光. 法音. 19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