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种子断论
徐东来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上海200444
摘要:唯识种子理论是关系唯识学整个理论存亡的关键,自其成立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责难。从纯学理层面来看,种子不同种类的划分与种子本质的规定之间具有某些不可协调的成分,这种不协调的内容对我们如实理解种子的地位与作用带来一些难处,这种局面的产生可能与我们今天对唯识思想本身的内容未能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最合适的态度可能就是把唯识的理论,当作既有历史遗产接受下来,进行分析研究。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 专题:
宗教
- 分类号:
B946.3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唯识学八识结构及其奥义演绎(下)[J]. 袁经文. 法音. 2012(08)
- [2]论唯识学的第八识及其种子[J]. 陆沉. 宗教学研究. 2007(01)
- [3]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J]. 魏德东. 思想战线. 1999(04)
- [4]缘起无我的唯识学读解[J]. 袁政.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01)
- [5]唯识学的世界观——从生存论角度看[J]. 陈鑫. 法音. 2017(02)
- [6]阿赖耶识、真如空性与如来藏心——大乘唯识学与如来藏思想辨微[J]. 吴可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 [7]心理学、认识论还是本体论——对大乘唯识学的整体界定[J]. 吴可为. 浙江学刊. 2001(04)
- [8]唯识学之阿赖耶识与基督教之灵魂的比较[J]. 张赞. 黑河学刊. 2010(12)
- [9]论佛教唯识学认识论中的主体意识[J]. 王健. 世界宗教研究. 1998(03)
- [10]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J]. 李佩桦.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