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方法·应用——《认知语言学》简评
黄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语言文字
- 分类号:
H0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 赵艳芳.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0(01)
- [2]认知语言学:诠释与思考[J]. 文旭.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1(02)
- [3]基于认知语言学在我国发展现状的再思考[J]. 刘小权.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24)
- [4]语言学与跨学科[J]. 苏立昌. 天津师大学报. 1987(05)
- [5]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J]. 王琼.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05)
- [6]认知语言学的“文化转向”[J]. 冯军.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02)
- [7]从认知语言学到认知符号学[J]. 张辉,杨琪.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2(05)
- [8]论预期语言学的构建:理论假设、核心概念与研究价值[J]. 陆方喆,朱斌. 关东学刊. 2022(06)
- [9]语言学:跨越学科边界的领先科学(主持人语)[J]. 何宏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01)
- [10]《语言学:21世纪展望》业已出版[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