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通过梵、藏文与奘译汉文进行的对比辨析

周贵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按照唯识思想,凡圣之别,在于有无无分别智的证得,无分别智之圆满即是佛果。因此,对无分别智及其所缘境界、生起的认识,在唯识学中非常关键。无分别智作为殊特之认识在《摄大乘论》中以五相给出了说明:无分别智之所缘非是依他起性,亦非是遍计所执性,而是圆成实性真如;所分别之外境无故,一切法皆无差别而成无分别性,无分别智亦是如此,而为无分别性。在无分别智生起时,无分别智是能缘,真如是所缘,二者相应相合。真如作为种子,对生起圣智起关键作用。藏译文、玄奘汉译文对于真如与无分别智之文义作了仔细辨析。如“平等(sam a)”之无分别智,玄奘的译文给出两个“平等”,使无分别智证真如之意义更为清晰;藏译为mnyam pas mnyam pa,即“由平等而平等”,意为能缘、所缘各自是无分别的,悉皆平等,由此二者间的冥契亦是平等,译文较清晰。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 专题:

    宗教

  • 分类号:

    B946.3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460 页码:46-50 页数:5 大小:156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