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生死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
翁珠琴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 专题:
伦理学
- 分类号:
B8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儒家的孝伦理:形成与功用[J]. 王健崭. 学海. 2011(06)
- [2]在伦理与政治之间──儒家忠诚伦理的分析[J]. 任剑涛. 齐鲁学刊. 1996(02)
- [3]儒家的伦理豁免:为永恒奠基的制度[J]. 张国钧. 齐鲁学刊. 2009(05)
- [4]儒家“仁”之伦理与关怀伦理可否兼容?——关于这场争论的评述[J]. 范伟伟. 伦理学研究. 2009(03)
- [5]关于伦理文明的几个问题[J]. 安砚方.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3)
- [6]仁生:儒家“生生之学”的伦理情怀[J]. 韩玉胜,杨明. 道德与文明. 2013(05)
- [7]基于儒家仁爱伦理的人权实现路径[J]. 孙春晨.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8]论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底蕴[J]. 高金龙.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8)
- [9]普遍伦理与中国古典价值之终极原理[J]. 胡伟希. 新视野. 2002(05)
- [10]道德的中庸与伦理的中庸[J]. 田文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