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时代古典文学文献辑佚路径的实验与思考
唐宸张萍
安徽大学文学院
摘要:数字人文时代的古典文学文献辑佚对学者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延续传统辑佚学、目录学和版本学的经验,主动对接数字人文领域最新技术方法。在辑佚准备阶段,应结合目录学传统经验明确文献范围;在深挖拓展阶段,应利用GIS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人文手段获取更多线索;在录入校勘阶段,应长期关注辑佚对象,反复利用最新数据库和资料开展续辑和校勘;在辨伪定本阶段,应灵活运用传统“知人论世”法与数字化考据方法。二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数据库与工具。针对检索型数据库,需要预先设置关键词,并结合辑佚所得随时增补调整。在现有检索型数据库中,地方志数据库的辑佚潜力最大,值得加强利用;针对尚未全文化的影像型数据库,可自行编制专题性索引或建设题录数据库,从而为辑佚工作建立新的增长点。此外,一些习见常用的其他领域数据库如知网、读秀等,有时也能为辑佚工作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I206.2;G256.3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古典文学天文研究的数字化探索及发展方向[J]. 唐宸.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06)
- [2]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化学[J]. 朱励.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01)
- [3]给《古典文学知识》的两封信[J]. 古典文学知识. 2000(01)
- [4]《古典文学知识》的实绩和努力方向[J]. 钱志熙. 古典文学知识. 2000(01)
- [5]《古典文学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J]. 李英斌. 古典文学知识. 2000(01)
- [6]“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笔谈[J]. 傅璇琮,邓绍基,张海明,蒋寅,刘石,钱志熙,张晶,左东岭,韩经太. 湖南社会科学. 2001(04)
- [7]学习古典文学中的思维模式[J]. 张洪野. 学问. 2002(05)
- [8]论中国古典文学情感教育的人文意义[J]. 李淑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 [9]《古典文学知识》百期志禧[J]. 赵逵夫. 古典文学知识. 2002(01)
- [10]古典文学研究者与古典文学爱好者之间的桥梁——贺《古典文学知识》百期[J]. 俞为民. 古典文学知识.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