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数字人文时代古典文学文献辑佚路径的实验与思考

唐宸张萍

  安徽大学文学院  

摘要:数字人文时代的古典文学文献辑佚对学者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延续传统辑佚学、目录学和版本学的经验,主动对接数字人文领域最新技术方法。在辑佚准备阶段,应结合目录学传统经验明确文献范围;在深挖拓展阶段,应利用GIS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人文手段获取更多线索;在录入校勘阶段,应长期关注辑佚对象,反复利用最新数据库和资料开展续辑和校勘;在辨伪定本阶段,应灵活运用传统“知人论世”法与数字化考据方法。二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数据库与工具。针对检索型数据库,需要预先设置关键词,并结合辑佚所得随时增补调整。在现有检索型数据库中,地方志数据库的辑佚潜力最大,值得加强利用;针对尚未全文化的影像型数据库,可自行编制专题性索引或建设题录数据库,从而为辑佚工作建立新的增长点。此外,一些习见常用的其他领域数据库如知网、读秀等,有时也能为辑佚工作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哲学与人文科学; 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

  • 专题:

    中国文学;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 分类号:

    I206.2;G256.3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511 页码:31-38 页数:8 大小:135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