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论武威汉简《仪礼》分节符号背后的经学内涵

杜以恒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要:划分仪节是解读《仪礼》的重要方法,武威汉简《仪礼》中遍布各类符号530个,其中大部分符号的作用是划分《仪礼》仪节。汉简《服传》甲本、乙本各类符号位置几乎完全一致,说明汉简符号承载的《仪礼》分节体系是西汉《仪礼》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通行。而汉简通行分节号亦见于东汉熹平石经《仪礼》残石,进一步证明分节是两汉通行的《仪礼》读法。汉简分节与贾公彦、朱熹等后世学者多有共识,但其精细程度远超后人,且较后人更重视等级、礼成、正变等核心礼学要素,反映出西汉经师对《仪礼》用功之深、琢磨之细,从此亦可窥见汉儒重视章句的学风、独特的礼学理念及一时《仪礼》学之盛。当然,汉简分节粗疏之处亦多,其体系性、准确性仍有不及后世经解之处。 
  • DOI:

    10.16346/j.cnki.37-1101/c.2023.06.10

  • 专辑: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专题:

    中国通史; 考古

  • 分类号:

    K877.5;K892.9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528 页码:121-130+164 页数:11 大小:1687K

核心文献推荐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