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对“阶级本性”说的超越
谢维营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上饶334001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政治类教科书肯定"阶级本性"的存在,在编造"被剥削阶级本性"的道德神话的同时,对"剥削阶级本性"进行严厉的道德批判。其中,认为"唯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在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在理论上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不符合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在实践上与现行政策不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阶级本性"说的否定和超越。
- 专辑:
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 政治军事与法律
- 专题: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D261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马克思人的需要本性概念的科学意义[J]. 张奎良,魏金华. 理论探讨. 2015(04)
- [2]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与人本性[J]. 宋德勇,路日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3]人类创造本性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的发掘和运用[J]. 邹宏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 [4]论唯物史观的本性及其中国发展样态[J]. 寇清杰,姜昆. 学术探索. 2024(09)
- [5]维护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科学本性[J]. 马建辉,郭一文.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3)
- [6]论社会主义本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J]. 黄日干. 学术论坛. 2006(04)
- [7]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及其实现的理解[J]. 张维祥,段勇. 岭南学刊. 2007(06)
- [8]马克思的科学论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杨宜中. 学习月刊. 2011(10)
- [9]《神圣家族》的人本性意蕴和社会主义价值诉求[J]. 戴生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0]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创造本性[J]. 李来和. 毛泽东思想论坛. 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