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大宁河枯水期藻细胞的时空分布
张永生郑丙辉王坤姜霞郑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摘要:本研究旨在为三峡库区大宁河藻华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于2011年4~9月期间在大宁河流域选择4个取样点开展藻细胞时空变化研究.藻细胞在时间序列表现为:4~9月,藻种主要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藻密度呈逐步递增趋势;在此期间4个取样点的蓝藻比重均逐步增大,硅藻比重逐步降低,绿藻比重变化不显著.藻细胞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藻密度与水温和叶绿素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5,与光照、溶解氧、pH值和可溶性磷盐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3、0.82、0.82;菜子坝在整个试验期间0 m处藻密度比其他水层的藻密度高,白水河在6月和7月的2.0 m处藻密度最高,双龙在7、8和9月的0 m和2.0 m处藻密度较高,大昌在整个试验期间,藻密度变化不大;不同藻细胞在垂向水层中的比重也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可能是不同藻细胞适合不同生态环境所致.
- DOI:
10.13227/j.hjkx.2013.06.032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 专题: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 分类号:
X832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环境微生物学微课教学模式初探与应用——以《蓝藻细胞的特殊结构》教学设计为例[J]. 杜京京,张玉燕,魏明宝,张肖静. 广东化工. 2017(08)
- [2]纳米氧化锌对羊角月牙藻毒性效应及其在藻细胞内外的分布[J]. 刘建新,杜青平,陈展明,石瑛,李乐,王柯英,许燕滨. 生态毒理学报. 2016(05)
- [3]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的损伤效应研究[J]. 李娟,王应军,高鹏.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4)
- [4]臭氧工艺中藻细胞的去除和藻源有机质行为研究[J]. 左延婷,陈家立,蒲良桃,杜尔登,彭明国.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6)
- [5]流速对梅尼小环藻细胞生长的影响机理[J]. 张建伟,马洪东,宋刚福,周子俊,郭思彤,张传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6]鳙对加压处理前后蓝藻的消化分析[J]. 王媛,刘鹏飞,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02)
- [7]切应力对铜绿微囊藻活性的影响[J]. 任强,蒋文涛,黄学进,陈宇. 环境工程. 2017(10)
- [8]藻细胞在固体表面附着特性的初步研究[J]. 朱云龙,廖强,陈蓉,朱恂,王永忠. 环境科学学报. 2014(11)
- [9]微囊藻毒素对束丝藻细胞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胡智泉,肖波,刘永定. 生态毒理学报. 2008(04)
- [10]氮磷营养盐对微氏海链藻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J]. 李顺兴,郑凤英,洪华生,黄邦钦,王大志,林慧琴,林玲. 海洋科学.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