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需要本性概念的科学意义
张奎良魏金华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也有人的本性。但是人的本性长期以来一直和人的本质与人性纠结在一起。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时期对这三个概念做了科学的区分: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人性是指人从动物兽性中分化出来积淀起来的人之为人的一系列善良特性。人的本性只有一个,就是需要。人的需要本性作为人永不竭尽的渴望和动力,使人处在发展常态中,是人类历史的源头和起点。人类的需要历久弥新,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要在需要及其满足中来理解历史。而整个历史如马克思所说,"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人的需要,要把"需要"看作激活生活和历史的一把钥匙,"需要"衰竭,社会就缺乏生机和活力,变成一潭死水。但同时也要对不合理的非正当需要加以遏制,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正当需要,满足长远需要。马克思的理想正是人类的未来将"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生活和劳动。
关键词:
- DOI:
10.16354/j.cnki.23-1013/d.2015.04.009
- 专辑:
政治军事与法律
- 专题: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A811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
- [1]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与人本性[J]. 宋德勇,路日亮.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人类创造本性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的发掘和运用[J]. 邹宏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 [3]论唯物史观的本性及其中国发展样态[J]. 寇清杰,姜昆. 学术探索. 2024(09)
- [4]“三个代表”对“阶级本性”说的超越[J]. 谢维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 [5]维护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科学本性[J]. 马建辉,郭一文.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3)
- [6]论社会主义本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J]. 黄日干. 学术论坛. 2006(04)
- [7]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性及其实现的理解[J]. 张维祥,段勇. 岭南学刊. 2007(06)
- [8]马克思的科学论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杨宜中. 学习月刊. 2011(10)
- [9]《神圣家族》的人本性意蕴和社会主义价值诉求[J]. 戴生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0]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创造本性[J]. 李来和. 毛泽东思想论坛. 1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