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知网节

晋西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干燥化效应

于博威刘高焕崔保山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退耕还林工程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造成了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和土壤干燥化程度的加剧,从而严重阻碍了该区生态系统恢复效果的可持续性。选取山西省石楼县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对照荒草地和耕地。采用人工土钻法取样,分析坡面和沟坡人工刺槐林植被恢复0~5 m的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坡面人工刺槐林土壤干燥化程度受到不同林龄与不同季节的影响。其中,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干燥化程度逐渐加大;不同林龄刺槐林夏季土壤干燥化程度比春、秋季大。坡面与沟坡刺槐林在1 m以下土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燥化,其中坡面干燥化程度大于沟坡。土壤干燥化指数与刺槐林林龄、树高、胸径、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在以刺槐林为主的研究区,土壤干燥化主要是由刺槐林植被引起的,该研究为黄土丘陵区植被可持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专辑: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农业科技

  • 专题: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 农业基础科学; 林业

  • 分类号:

    S714

下载手机APP用APP扫此码同步阅读该篇文章

温馨提示:阅读CAJ格式原文,请使用CAJ浏览器

下载:274 页码:51-58 页数:8 大小:1762K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相关法规
  • 关联作者